印染污泥的处理方式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2381
1 污泥的处理方式
1.1 格栅、筛网的栅渣及沉砂池的沉渣可直接外运作卫生填埋。
1.2 物化污泥及生化剩余污泥处理方式可采用“浓缩+机械脱水”工艺或污泥消化工艺。
2.1污泥浓缩设计
一般宜采用安装有栅条浓缩机的重力浓缩池或机械浓缩设备。
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 h,浓缩池的有效水深宜大于4 m。
采用栅条浓缩机时其外缘线速度一般宜为1m/min~2m/min,池底坡向泥斗的坡度不宜小于0.05。
由生物反应池后二次沉淀池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含水率为99.2%~99.6%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可为95%~98%。
2.2 污泥机械脱水设计
关于污泥机械脱水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标准的规定。
2.3 污泥消化设计
关于污泥厌氧消化及污泥好氧消化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标准的规定。
2.4 污泥脱水药剂选用
2.5 污泥脱水药剂选用一般除考虑易购买且价格便宜、pH适用范围广、絮凝效果好且耗量少外,还需考虑滤液返回废水处理系统不产生负面影响,且不同的处理单元产生的污泥应选用不同的药剂进行脱水。
2.6 物化单元产生的污泥沉降性能较好,在浓缩池中一般不加药剂,只在压滤脱水时不加或加少量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2.7 生化剩余污泥的含水率高达99.0~99.7%,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在浓缩池中不投加或投加药剂调理,在污泥机械脱水时则需适量加入聚合氯化铝及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2.8 在实际运行中,可将物化污泥和生化污泥混合处理,此时在浓缩池中一般可不加药剂,只在压滤脱水时加入少量聚合氯化铝及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3.1 污泥水处理
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水,包括污泥浓缩池上清液、机械脱水后的滤液及污泥消化处理后的上清液等废水必须返回废水处理构筑物进行处理。
3.2 干污泥最终处置方式
3.3 印染废水污泥经过浓缩、机械脱水后的含水率约75%~80%的污泥或经过消化后含水率约55%~80%的污泥可采用焚烧处理或进入垃圾填埋场处理后卫生填埋。
3.4 焚烧处理可送至厂区内的锅炉进行焚烧回收热量或采用专用的污泥焚烧系统处理。
3.5 焚烧产生的尾气必须经过尾气洗涤装置处理后方可排放。
4 调试运行
4.1 营养剂量
4.2 生化系统营养剂量:厌氧池营养物的需要量约为BOD5(碳源):N:P=350:5:1;好氧处理系统中营养物的需要量约为BOD5(碳源):N:P=100:5:1。
4.3 营养剂中BOD5(碳源)一般采用红糖或面粉,亦可采用其他营养料。加入量按原水BOD5值+营养剂BOD5值计算。
4.4 营养药剂中的N一般采用尿素,营养药剂中的P一般采用磷酸三钠或磷酸二氢钾。
4.5 溶解氧浓度
好氧池的溶解氧浓度宜控制在1.5mg/L~4.0mg/L。
4.6 污泥浓度
4.7 好氧系统控制污泥浓度(MLSS)为3000mg/L~4000mg/L。
4.8 印染废水的污泥沉降比(SV)一般控制在50%以下可以满足运行要求。
4.9 好氧池泡沫控制
泡沫可以通过增强厌氧系统处理效果消除,或可用水力消泡或投加消泡剂消减。
5 检测与自控
5.1 检测设计
5.2 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宜设置总进水计量设施及pH计。
5.3 废水处理厂出水应按国家现行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设置相关项目的检测仪表。
5.4 自控设计
5.5 鼓风曝气系统宜采用自控系统控制供风量,使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1.5 mg/L~4.0mg/L。罗茨风机可采用变频控制系统控制供风量;离心风机可采用自动控制进口风量来控制供风量。
5.6 调节池宜设置水位控制系统控制提升设备的启停。
5.7 宜设置自动加药控制系统。
文章来源:www.dgglh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