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回用技术剖析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704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镇水资源日益匮乏,环境保护及循环经济的要求日益严格的形势下,用水量大、废水排放量大是困扰印染行业发展的两大难题,一些地方的印染企业,因用水、排水的限制而不能满负荷生产,开发新型
印染废水处理、再生水回用技术成为日益迫切的需要,最近二、三年来,在广东、江苏、浙江的湖州、绍兴等印染业发达地区,已有实际的工程应用。
一、项目概述
印染行业是传统工业领域的废水排放大户,排放的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浓度高、色度深、PH值高、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无机盐类等。近年来随着化学纤维织物的发展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得PVA浆料、人造丝碱解物(邻苯二甲酸类物质)、新型助剂等难以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cr的浓度由原来的几百mg/L上升到2000-3000mg/L,原有污水处理系统的CODcr去除率从70%左右下降到40%-50%左右,甚至更低,传统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已难以适应现在的印染行业的废水,传统的化学沉淀/气浮工艺对这类印染废水的CODcr去除率也仅有30%左右,难以达到排放要求,更不用说再生回用水质了。
中水回收设备处理印染工艺的四个工序都有废水排放,预处理阶段(包括烧毛、退浆、煮炼、漂白、丝光等工序)排出的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丝光废水;染色工序排出的染色废水;印花工序排出的印花废水、皂液废水;整理工序排出的整理废水。印染废水是上述各类废水的混合废水,或者除漂白废水以外的综合废水。
印染废水的水质随着加工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有差异,废水中的污染物组分的差异也很大。一般的印染废水的PH值为6-10,CODcr为400-1000mg/L,BOD5为100-400mg/L,SS为100-200mg/L,色度为100-400倍。但印染工艺及加工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变化后,排放的废水水质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废水中含有涤纶仿真丝印染工序中产生的碱减量废水时,其CODcr提高到2000-3000mg/L以上,BOD5提高到800mg/L以上,PH值达到11.5-12,传统生化处理的处理效果大大降低。
印染工艺各工序排放的废水情况如下:
退浆废水
水量较小,但污染物浓度高,其中含有各种浆料、浆料分解物、纤维屑、淀粉碱和各种助剂。废水呈碱性,PH值12左右。
上浆以淀粉为主(如棉布)的退浆废水,其CODcr、BOD5都很高,可生化性较好。
上浆以聚乙烯醇为主(如涤棉经纱)的退浆废水,其CODcr高但BOD5低,可生化性较差。
煮炼废水
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其中含有纤维素、果酸、蜡质、油脂、碱、表面活性剂、含氮化合物等,废水呈强碱性,水温高,褐色。
漂白废水
水量大,但污染物浓度低,其中含有残余的漂白剂、少量醋酸、草酸、硫代硫酸钠等。
丝光废水
含碱量高,NaOH的含量在3%-5%,多数的印染厂通过蒸发浓缩回收NaOH,所以丝光废水一般很少排出,经过工艺的多次重复使用最终排出的废水仍呈强碱性,CODcr、BOD5、SS均较高。
染色废水
水量较大,水质随所用染料的不同而不同,其中含浆料、染料、助剂、表面活性剂等,一般呈强碱性,色度很高,其CODcr高但BOD5低,可生化性较差。
印花废水
水量较大,除印花过程的废水外,还包括印花后的皂洗、水洗废水,污染物浓度较高,其中含有浆料、染料、助剂等,其CODcr、BOD5都较高。
整理废水
水量较小,其中含有纤维屑、树脂、油剂、浆料等。
碱减量废水
由涤纶仿真丝碱减量工序产生,主要含涤纶水解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等,其中对苯二甲酸含量极高,废水的PH值高,一般大于12,有机物浓度高,其CODcr达到几万mg/L,且难以生化降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膜技术的日益广泛应用,为印染行业的技术革新带来了新机遇,近几年来,世界发达国家都开始采用膜技术处理纺织印染行业的废水,取得了三方面的突破:一是废水的再生回用,降低水的消耗量,减少废水排放量,不仅节约水费,而且减少污水处理费、排污费;二是暖水回收,采用膜技术进行热能交换,节约能源;三是染料回收,应用膜技术纯化、浓缩、回收苛性钠和靛青染料,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实现清洁生产。
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形势下,应用膜技术实现废水的再生回用,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废水处理工艺
印染行业作为工业废水排放的大户,环保“三同时”要求,一般在建厂的同时建设污水处理站。
根据不同印染废水特点,结合场地、投资的要求,传统污水处理站的处理工艺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工艺或变形工艺:
1.化学沉淀/气浮→厌氧→缺氧→好氧→沉淀→排放
2.化学沉淀/气浮→水解酸化→好氧→沉淀→排放
3.化学沉淀/气浮→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排放
4.PH调整→铁屑微电解→化学沉淀/气浮→排放
由于印染废水因加工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目前大量企业的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效果差,不仅达不到回用的要求,而且基本的达标排放也有很多企业达不到要求。
在此情况下,结合现有的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设施,我们采用“MBR+RO”的双膜技术,来改造、提升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实现部分污水(75%-85%左右)的再生回用,部分污水的达标排放。
三、MBR+RO双膜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是在传统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基础上,结合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污水深度处理技术,通过浸没在污水池内的膜组器与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利用膜的截留、分离作用,提高生物处理工艺中生物相得浓度,实现SRT(污泥泥龄)与HRT(水力停留时间)的分别控制,来改变生物处理的反应速率,提高生物处理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另一方面利用膜的高过滤精度,提高处理出水的水质。
本文由:www.dgglhb.com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