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2166
《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
项目名称: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项目统一编号:1414
承担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中国石
油大学(华东)
编制组主要成员:燕中凯、井鹏、张煜、李希明、杜春安、汪卫东、刘
媛、徐闯、张怀香、张秀霞
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姚芝茂
技术处项目管理人:姜宏
I
目 次
1 任务来源................................................................ 1
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编制原则和依据 ........................................ 1
3 主要工作过程 ............................................................ 2
4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 5
5 同类工程现状调研 ........................................................ 6
6 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 9
7 标准实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技术分析 ....................................... 19
8 标准实施建议 ........................................................... 20
1
1 任务来源
2009 年环境保护部下达了“关于开展 2009 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
办函〔2009〕 221 号),提出了制定《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项目编号 1414)标准的任务,
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同承担该标准的编制
工作。
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编制原则和依据
2.1 必要性
我国大部分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生产开发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采出污水,其中大部分污水经处理
后作为生产用水,回注地层,用于采油。但随着油田采出水量的增加,有的油田已超过了注水需求,
有一部分富余污水作为废水外排。采油废水由于含有石油烃类会环境污染,依照相关规定,需要进行
达标处理。目前国内各大油田均建设了采油废水处理设施,但由于设计、运行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一
定的问题,导致许多废水治理工程的处理效果并不稳定。此外,有些废水治理工艺虽然处理效果较好,
但存在着工程建设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处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导致现
阶段采油行业废水处理问题始终未能根本解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采油行业废水治理领域标准规范的
缺失,废水治理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没有完善的标准规范、指导,情况亟待改善。
鉴于上述诸多因素,将各种采油废水治理技术总结分析,形成该行业的国家技术规范体系,对废
水治理工程的建设进行全过程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本标准的制定符合新的环境标准体系要求,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规范行业水污染防治工作,有
效控制采油废水的排放,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污
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落实。
2.2 编制依据
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为依据,从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促进采油废水治理技术进步
出发,开展编制工作。本标准编制的依据包括:
(1)国家对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化生产促进法》;
(2)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相关规定,如:《“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6〕20 号)、《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环境
2
保护总局公告 2006 年第 41 号)、《加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环境保护
总局公告 2007 年 第17号)和《关于加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技术管理工作的通知》(环科函〔2007〕
31 号)等;
(3)相关标准、规范和管理办法,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石油开发工业水
污染物标准》、《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计建设〔1990〕1215 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
护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给水排水管道工
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和《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定技术导则(HJ526-2010)》等;
(5)现行国内外采油废水治理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治理设施和装备调查材料等;
(6)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治污效果、企业经济承载能力调查资料等。
2.3 编制原则
本标准编制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通过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的污染治理技术资料和工程实例,分析总结采油废水处理工程实践经验
和存在问题,按照工程技术规范编制原则的要求,确定规范的结构和内容。
(2)完整性原则
根据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应服务于环境管理、运行管理以及工程设计与验收的要求,在内容的安排
上,本规范针对采油废水治理,以工艺路线为基础,内容力求完整、无缺漏,体现污染控制全过程管
理。内容涉及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尽可能全面考虑该行业废水治理所涉及的各
种技术要求和环境管理要求。
(3)科学性原则
规范的工艺方法分类科学、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并具有一定的可分解性和可扩展空间。
(4)先进实用与可操作性原则
规范的技术内容能够代表采油行业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和治理水平的发展方向,具备标准化条
件,并且已有成功的工程应用实例,突出了技术内容的针对性和合理性,以便落实在工艺设计、施工、
验收和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
3 主要工作过程
3.1 工作程序与方法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6 年颁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中国环境保
3
护产业协会牵头,于 2009 年 2 月成立了由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组成的编制组,填报了计划任务书。
编制工作从国内外相关标准及文献资料调研开始,结合国内已经颁布实施的有关采油废水处理的
标准规范,对采油废水治理工程的工艺流程、实际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等进行了调研,编制完成了《采
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开题报告,于 2010 年 1 月在北京通过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的开题
论证会。
根据开题论证会精神,编制组成员经过多家现场调研、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和必要的实验,在对
调研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的基础上,于 2010 年 12 月完成了《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初稿)》
和《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初稿)》;并征求了多家具有采油废水治理工程经验的科
研院所、学校和工程公司的意见;2012 年 3 月 30 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相关专家对规范初
稿进行了预审,编制组对各方画意见和建议进行汇集与整理,对规范初稿进行多次修改与完善,行成
最终的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4
收集资料
分析研究国内外有关情况及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
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
编制开题论证报告
开展文献调研和工程应用调研
并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
提交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和建议
汇总处理意见
完成标准送审稿及其编制说明
意见反馈
修改
对标准进行技术审查
完成标准报批稿、编制说明和报批说明,
并将材料上报环境保护部
意见反馈
修改
环境保护部组织审查、批准和发布
图 1 《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工作程序框架图
3.2 技术路线
结合本标准主要内容的具体设置情况,在制订工作中,编制人员利用各自的工作条件、工作经历、
外界客户、知识积累,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咨询、论证、试验、测试等工作。并通过对资料的分
析研究和讨论,在充分掌握与标准有关的基本情况后,形成征求意见稿,主要准备工作内容包括:
(1) 调研国内外采油行业相关资料;
(2) 调研国内现有采油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3) 调查国内的行业生产及污染物产生、治理和排放情况;
(4) 分析污染控制的措施和达到的效果;
5
(5) 分析废水治理工程各处理单元的技术控制指标;
(6) 必要的试验、测试验证;
(7)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4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国外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定工作。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美国、法国、德国、日本
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布了数百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各国与环境工程服务相关的技术标准是面向产品或
服务的自愿性标准,其技术标准类型主要包括:基础标准、环境质量和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产
品与设施性能分析测试标准、环境工程服务技术标准以及环保产品标准等方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与环境工程服务相关的标准很少,几乎无工程建设和管理类标准。美国国家标准(ANSI)中的工程建
设和运行管理标准约占环境工程服务技术标准的 22%,如《城市地下排水系统设计准则 ANSI/ASCE
12-92》,《超声波水处理系统 ANSI/NSF 55-2002》。德国国家工业标准(DIN)的系统性较强,以
污水处理厂为例,分别建立了工程设计和配套设备两个系例标准,共计 20 多项,包括了污水预处理
到污泥处置全过程的主要单元工艺和设备、材料的要求。其中的设备标准主要为设计结构原理和与其
它通用设备不同的特殊结构要求。如《污水处理厂. 第 1 部分:总的施工原则 DIN EN12255-1-2002》、
《污水处理厂. 第 3 部分:预处理(包括技术勘误 AC-2000) DIN EN12255-3-2001》。此外,日本工
业标准(JIS)、法国国家标准(NF)、英国国家标准(BS)等发达国家标准体系中也都有涉及工程
建设和管理类的标准和规范。
就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而言,国外的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标准较少,但大部分国家都有专
门的石油污染控制标准体系,具有显著的行业特点,其中包含防治污染的指导性技术文件,有些还有
明确的工艺技术要求。如美国 EPA《油气开采业点源废物排放限制标准》对石油天然气开采的污染物
排放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美国石油协会《勘探开发作业中的废物管理》,美国德克萨斯州《油田废
物最小化》,加拿大阿尔伯达省《钻井废物管理》、《上游油田废物管理要求》等。国外一般由有石
油天然气开采的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内制定了严格的采油废水的排放标准,
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石油开发工业水污染物标准》等,此外部分地区还制定
了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如辽宁省地方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21/1627-2008)、《山东省半岛
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37/676-2007)、《山东省海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37/675-2007)等。此外,还制定了《油田采出水处理设计规范》(SY/T 0006-1999)、《油田注水设
计规范》(SY/T 0005-1999)等规范,主要针对油田采出水处理后作为生产用水回注用于驱油,对于
6
采油废水治理技术指导性文件则基本缺失。
5 同类工程现状调研
5.1 行业背景
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石油开发的中后期,即高含水期,地层的压力逐渐降低,因此,需要向油
层中注入大量的水,以维持地层压力。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油田注水量越来越大,同时,在采油过
程中,采出原油的含水率逐年上升,含油污水量越来越大。虽然大部分油田都对采出的地层水进行处
理后作为生产用水回注,但有些油田仍有一部分水需要外排。随着油田的深入开发,需要外排的水量
可能会逐年增加。另一方面,油田为了保持原油产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又大力推广新驱油技术,如
化学驱油技术,这会给油田污水处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油田开发过程中,油井产出液被输送至联合站后,首先进行油气水分离,油、气被分别收集,脱
出的水中含有少量原油,为油田采油污水,污水进入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处理后主要是用
于回注驱油,去除的主要目标污染物是石油类、悬浮物以及对管线、设备有腐蚀作用和结垢倾向的微
生物和金属离子等。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以物理法和物化法为主,主要有自然除油、聚结除油、混凝沉
降和过滤等。近年来,为提高油田污水的处理效果,开始尝试水力旋流、浮选等方法,并对单元设备
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出现了横向流除油器、双层滤料过滤罐、核桃壳过滤罐、精细过滤器等多种新
型处理设备,提高了工艺的处理效率。在处理工艺流程上,逐步将重力过滤改为压力过滤,有时为了
提高污水的处理深度,采用两级,甚至三级过滤。油田污水处理常见的工艺流程有如下四类:①污水
→聚结除油→重力沉降→过滤→出水;②污水→重力沉降→混凝沉降→过滤→出水;③污水→重力沉
降→浮选→过滤→出水;④污水→水力旋流→混凝沉降→过滤→出水。
上述处理工艺对控制出水中的石油类和悬浮物很有效,污水经不同类型处理单元组合而成的处理
工艺处理后,能够满足不同区块油藏的注水水质要求。由于油田污水中除了悬浮油、乳化油、胶体和
悬浮物外,还有大量溶解态的有机污染物。以回注为目的的处理工艺,对溶解态有机物的去除率有限。
因此,采用上述处理工艺不能满足采油污水达标排放的要求。
随着油田采出水量的增加,加之注采不平衡及边底水活跃等原因,导致采油污水总量超过注水需
求,有些油田部分富余污水需经处理达标后外排。
针对外排采油废水,各油田建成了相应的处理工程。由于这部分废水已经过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
的初步处理,污染负荷减轻,调研发现,采油废水处理工程主要采用生化处理为主,物化处理为辅的
工艺流程。
7
5.2 采油废水治理情况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管理要求以及采油废水处理技术的提高,已形成了多种采油废水处理技术,目
前普遍采用的是厌氧+好氧生化处理的工艺路线。但是,随着聚合物驱油、复合驱、稠油开采等新的
油田开发方式的应用,采油废水的水质、水量均不断地发生变化。聚合物驱油废水含有高分子聚丙烯
酰胺,使得含油废水黏度增大,乳化油更加稳定,油水分离困难;稠油开采废水含油量高,水温高,
且稠油比重与水接近,处理困难。因此,需要大力开展技术革新,优化处理工艺,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近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越来越重视,政策标准越来越严格,各地针对油田废水也制
定了新的排放标准。辽河油田新标准 DB 21/1627-2008要求:CODcr低于 50 mg/L、氨氮低于 8mg/L、
石油类低于 3mg/L。胜利油田所在的东营市“十二五”期间要全面实施新一轮的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
程,污水排放标准要求:CODcr低于 60 mg/L、氨氮低于 10mg/L。从现场调研和测试情况看,大部分
采油废水治理工程设计能力不足、功能不完善、不能连续稳定运行,难以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5.3 同类工程现状调研
《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涵盖采油废水治理工程的全过程。我国各油田采油废水的
水质水量差别较大,因此,不能参照单一油田或特定工艺的情况进行编制。编制组在本规范的编制过
程中,对大庆油田、辽河油田、胜利油田、冀东油田、中原油田、新疆油田等全国各主要油田采油废
水的水质特征及处理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获得了目前国内采油废水治理技术水平及发展情况的最
新资料。与多个油田进行了深入的技术讨论和交流,较全面地掌握了采油废水治理工程的关键环节与
关键点。
调研结果表明,目前采油废水治理技术比较成熟,采油废水治理工程多采用厌氧处理+好氧处理
的组合工艺,如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等。其中,水解酸化工艺可有效增强废水的可生化性,在可
生化性较差的采油废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采油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以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活性污
泥法为主。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流程简单、操作运行稳定、方便、运转费用低等特点,是一种普遍适
用的采油废水处理工艺。。
此外,随着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为了达到新的标准要求,在生化处理单元后增加了生化后处理
工艺,主要采用的工艺有微絮凝-过滤、生物炭吸附、膜过滤工艺等,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也可采用
氧化塘工艺,以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
表 1 中列出了国内各主要油田采油废水治理工程的处理工艺。
8
表 1 国内各主要油田采油废水治理工程处理工艺
编号 治理工程 处理工艺 处理规模
1
大庆油田
长垣含油污水达标排放站
采油废水-沉降罐-气浮-厌氧水解池-接触氧化池-混凝反应二沉池-排放 30000m3
/d
2
辽河油田
曙光污水处理站
采油废水-隔油、除油-一级综合处理-厌氧池-兼性池-二级湿地-微絮凝-过滤-排放 10000m3
/d
3
辽河油田
锦采污水处理
采油废水-沉降罐-压力浮选机 -厌氧罐-好氧罐-兼性塘-微絮凝-过滤-外排 10000m3
/d
4
冀东油田
高一联、柳一联污水处理站
采油废水-冷却塔-厌氧池-厌氧沉淀池-好氧池-沉淀池-排放
32500m3
/d
5000m3
/d
5
大港油田
港东联合站废水外排处理站
采油废水-曝气塘-沉淀池-兼性塘-好氧塘 1-好氧塘 2-排放 10000m3
/d
6
河南油田
稠油联合站、双河联合站
采油废水-冷却塔-隔油池-水解酸化池-沉淀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排放 3600m3
/d
7
胜利油田
桩西长堤外排废水处理站
采油废水-联合站来水-调节池-降温曝气沟-厌氧塘-兼性塘-好氧塘-排放 30000m3
/d
8 吉林油田新大采油厂 采油废水-调节池-气浮除油-生物接触氧化-沉淀池-人工湿地-排放 500m3
/d
9
在具体的工艺选择上,根据采油废水的水量水质特点、当地的排放要求等,原则上要求通过现场中
试,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选择适宜的废水处理工艺。采油废水治理工程在设计与运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保证采油废水的预处理效果,为后续生化处理单元创造良好的水质条件。采油废水水质和水
量变化大,且可生化性差,通过适当的预处理措施,可提高其可生化性,保证后续工艺的处理效果。
(2)做好污油泥处理。前端预处理应尽可能回收可利用的原油,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油泥要采取无害
化处理,如焚烧等,防止二次污染。
(3)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是多种处理技术的优化组合,技术参数的选择是施工设计的关键。
(4)废水处理最终效果还和施工质量、设备选型、运行管理等多种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采油废水宜采用图 2 所示的基本工艺流程:
图 2采油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6 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6.1 规范的适用范围
规定了标准的主要内容、适用范围,明确了标准对采油废水治理工程全过程的指导作用。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用了与本标准密切相关的法规、规范、标准。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采油废水需要符合的排放要求;
二是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中需要符合的一些重要的技术要求;三是工程验收和运行管理中需要符合的一
些重要的技术要求。
现行的废水治理及工业企业环保类标准,是制定本
标准的法律依据,其中有关条文是本标准的技术
基础,引用此类文件,使标准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工程中关于工艺、设备、管配件等方面的规定引用
了现行的国家及部级标准和技术规范。同时,有关建设工程涉及的配套专业和工程施工、安装、调试、
验收规范均成为本标准的引用文件。
6.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在重点参考引用了《油田采出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428)中相关术语的基础上,规定了
10
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所涉及到的有关术语及定义。根据本标准的技术内容,给出了油田采出水、
联合站、联合站污水处理、采油废水、生化后处理和回用处理等共 6 个术语,并进行了定义或解释。
6.4 采油废水的水量和水质
6.4.1 废水水量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采用注水开发,采油污水经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到不同渗透率地层对注
水水质的要求后,大部分污水作为生产用水回注地层用于采油。但有些油田仍有部分污水富余,需要外
排。不同的油田因为产量、开发程度、开发工艺不同,加上边底水活跃程度、地层渗透率、注采比、当
地环保法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采油废水排放量存在很大的差异。实际应用中,采油废水处理工程的设
计水量应根据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同时新建、扩建、改建企业的排放废水量不超过总油田采
出水量的 10%,现有企业的排放废水量不超过总油田采出水量的 20%。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污水量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工程设计时,废水量应根据各油田开发实际
情况确定,且应留有一定余量。
6.4.1 废水水质
调研发现,由于我国各油田的地质条件、开发方式、油层改造措施、注水水质、集输工艺等的存在
差异,因此,各油田采油废水的性质有所不同,采油污水的成分也十分复杂。废水中的污染成分来源于
采油生产的各个工序。其中既含有原油,也有从地层中携带出来的各种盐类、气体和悬浮物。另外,在
油气集输过程中,又掺入了一些化学药剂,同时,废水中还含有一些微生物。
废水的水质应以实测数据为准;没有实测数据的,典型采油废水的水质指标可参照表 2。
表 2 典型采油废水水质
污染物指标 pH
石油类
mg/L
CODCr
mg/L
BOD5
mg/L
聚合物
mg/L
悬浮物
mg/L
浓度范围 6.5~8.5 20~1000 150~3000 50~200 0~150 10~400
6.5 总体要求
6.5.1 一般规定
本标准从废水处理程度、工艺技术路线、废水规范化排放等方面,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
规定了采油废水污染控制的原则性要求。
(1) 鼓励选用处理效率高、节约能源、节省建设投资的先进处理工艺,工艺流程不可任意简化。
11
(2) 废水处理的同时必须兼顾污泥、废气及噪声的污染控制。
(3) 工程设计必须考虑生产事故的应急措施。
(4) 提倡废水的生产回用,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以及有关规范和规划的
规定。
6.5.2 建设规模
工程建设规模包括设计水量和设计水质两部分内容,规模的确定是影响工程投资的主要方面,是关
系工程投资效益能否顺利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因此,确定符合实际又适应发展需要的建设规模
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各油田地质条件、开发方式、油层改造措施、注水水质、集输工艺等的不同,不同油田采油废
水的水量、水质有较大的区别,本标准强调工程规模应从实际出发,通过分析现有或同类工程废水排放
情况,并结合油田开发方案、生产计划和排水体制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现有企业的废水治理工
程应以实测数据为依据,新(扩、改)建企业应通过进行物料平衡计算或类比确定。
6.5.3 工程项目构成
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系统,项目构成除主体工程外,还应包括保证主体工程正常
运行的配套工程、生产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
废水处理工程包括预处理、厌氧处理、好氧处理、生化后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系统。考虑到节水减
排和回用的要求,采油废水的回用处理系统纳入废水处理工程的项目组成中。另外,还应充分考虑污泥、
噪声等二次污染的处理。
6.5.4 厂址选择和总体布置
采油废水处理厂(站)的厂址选择应根据各油田的实际开发情况、污水产量、排放要求等因素综合
确定。厂址选择、总体规划、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管线综合布置、绿化布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方面可参考《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中的相关规定。
根据处理工艺、处理级别、污泥处理流程、各种构筑物的形状大小及其组合,结合厂址地形、气候
和地质条件等,可有各种总体布置形式,必须综合确定。
6.6 采油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6.6.1 基本原则
在工艺选择上,本标准遵循了以下原则:
12
(1)采油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以节能减排、连续稳定达标为目标,根据不同类型采油废水污染物的
特征及浓度、处理技术成熟度、可靠性等列出了宜采用的基本工艺流程。
(2)采油废水处理宜采用生化处理为主、物化处理为辅的综合处理工艺,并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
进行生化后处理和废水回用。
(3)本标准确定的工艺参数是通过调研国内采油废水典型工程案例,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后确定的。
但由于采油废水地域差别较大,且水质和水量波动较大,因此,工程实际运行过程中,应首先对采油废
水水质、水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测试后,通过现场中试确定相关的工艺参数。
(4)工程设计时,应考虑采油废水含盐量对工程运行稳定性和各单元处理效率的影响。
6.6.2 采油废水处理工艺
本标准根据查阅的文献及调研结果归纳了采油废水治理工程处理工艺流程。
图 3采油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为指导确定废水治理工程处理程度及工艺流程,标准组调研统计了不同的采油废水处理单元的
处理效果,详见表 3。
表 3 废水处理厂(站)单元处理效率
处理
程度
处理方法 主要工艺环节
处理效率(%)
COD SS 石油类
预处理
自然沉淀 隔油、沉淀 10~20 20~40 10~35
混凝沉淀 隔油、调节、混凝沉淀 25~60 40~70 30~60
混凝气浮 隔油、调节、混凝气浮 25~60 40~80 30~60
厌氧生
物处理
厌氧滤池 厌氧生物滤池 25~65 20~60 30~60
水解酸化 水解酸化 25~50 20~50 30~60
好氧生
物处理
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生物反应池、沉淀池 65~90 60~90 80~96
生物膜 生物接触氧化 65~90 60~90 80~96
生化后
处理
过滤 过滤 10~20 50~60 >80
混凝 混凝、沉淀、过滤 15~30 50~70 >80
吸附 过滤、活性炭吸附 >40 >80 >80
13
处理流程图的说明:
采油废水应根据进水水质和排放要求,采用“预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的单元组合工
艺流程。
(1)采油废水预处理包括冷却、隔油处理、调节、混凝/(气浮)沉淀处理等单元,处理单元的取舍
与组合应用应根据采油废水的水质特性和设施建设要求确定。含聚合物采油废水因为含有高分子聚合物,
导致油水分离困难,通常首先需要采用混凝/气浮—沉淀、气浮等处理工艺进行预处理,再采用生化处理
工艺继续处理。稠油采油废水因为水温高、油水密度差小,通常首先需要采用冷却降温、混凝/气浮—沉
淀、混凝沉降等处理工艺进行预处理,再采用生化处理工艺继续处理。
(2)采油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宜选用普通厌氧生化池或厌氧生物滤池,也可选用水解酸化法;好氧生
物处理宜选用生物接触氧化法、传统活性污泥法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等工艺。
(3)采油废水生化后处理宜选用微絮凝-过滤、化学处理等处理工艺,以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场地
开阔(特别是有大片盐碱地)、周围环境适宜,且 COD 小于 100 mg/L 的采油废水也可采用氧化塘生化
后处理工艺。
为了保证采用本标准中列出的处理工艺能够稳定达标运行,应根据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有关排放标准、
污染物的来源及性质、排水去向确定采油废水的处理程度,根据现场中试结果,选择相应的处理工艺。
6.6.3 主体处理单元技术要求
6.6.3.1 预处理
采油废水一般具有水温高、含油高、含聚合物及水质水量波动大等特点,因此,预处理过程应包括
隔油、调节缓冲、冷却、混凝—气浮/沉淀等单元,以有效降低后续生化处理单元的负荷。
(1) 隔油处理
采油废水中含有少量原油,首先必须进行隔油处理,这样既能够回收原油,又可降低后续处理负荷,
同时还具有部分沉降作用。隔油池(罐)需设置有效的回收原油及底部排泥设施,内部可设置斜板以强
化除油效果。隔油池(罐)的污水停留时间应根据来水水质、原油物性等确定,一般取 3h~8h,内部有
斜板时可取 1.5h~4h。
(2) 调节缓冲
由于采油废水水质和水量变化较大,对废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产生影响,加之生化处
理单元对冲击负荷的变化较为敏感,相对稳定的水质、水量是生化处理单元稳定运行的保证。